您现在的位置:香港马会内部免费资料 > 招生考试 > 考试信息 > 正文内容

《初心: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》:图文并茂展现95岁老共产党员的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

   71年前,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,冒着枪林弹雨,炸掉敌人四个碉堡,战功卓著,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。

   64年前,他退役转业,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,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。 从此,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,只字不提。 7年前,他88岁,左腿截肢。

   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,更为了让子女“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”,装上假肢,顽强地站了起来。

   现在,他95岁,仍然坚持学习。

   他说:“人离休了,政治上想上绝不能离休。

   ”……所有这些,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。

  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。 2018年12月3日,来凤县城。

   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,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。

   彼时,县里正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,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。 张健全带来的东西,是父亲张富清一生珍藏的宝贝。

   “那是下午5点20分,我正准备下班。 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,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。

   ”对那天的情景,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记忆犹新。 在聂海波注视下,张健全郑重地一一取出包裹里的物品——一本立功证书,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:立军一等功一次,师一等功、二等功各一次,团一等功一次,两次获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

  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,讲述着张富清“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”,荣获特等功。

  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,镌刻着“人民功臣”四个大字……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,聂海波深感震撼:“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!”“永丰战役带突击组,夜间上城,夺取敌人碉堡两个,缴机枪两挺,打退敌人数次反扑,坚持到天明。

   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。

   ”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。

  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,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。

   战况异常惨烈,“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”。

  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,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。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。 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。 27日夜,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,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。

   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,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。

   “我一转身,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,就端起冲锋枪扫射,一下子打死七八个。

   ”张富清说,交火的时候,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,消灭眼前的敌人后,手一摸,发现满脸都是血。

   原来,子弹擦着头顶飞过,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……“打死七八个敌人后,我逼近碉堡,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,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,拉着了手榴弹,炸毁了碉堡……”那一夜,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,缴获两挺机枪、数箱弹药。

   战斗中,他幸存下来,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……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,张富清获得军甲等“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。

   1948年3月参军,8月入党,在壶梯山、东马村、临皋、永丰城等战斗中都冲锋在前——这位陕西汉中小伙子历尽了九死一生。

   (三)陕西、新疆、北京、南昌、武汉……几经辗转,1955年初,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。

   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,急缺干部,他二话不说:“我可以去!”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、最困难,没有丝毫犹豫,他又一口答应:“那我就去来凤。

   ”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。

   从武汉动身,一路向西,再向西。 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,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。 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,张富清来了。

   “这里苦,这里累,这里条件差,共产党员不来,哪个来啊!”——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,张富清来了。

   此后几十年,“人民功臣”张富清勤劳的身影,先后出现在粮局、三胡区、卯洞公社、外贸局、建设银行……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。

   母亲去世,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……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,从不争名争利。 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,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。 浴血奋战,战功卓著……自从到了来凤,过去的一切,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。

   60多年,无论顺境逆境,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。

   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,连儿女也不知情。

   (四)瞒得再紧,瞒不过最亲的人。

   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。 右身腋下,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,黑乎乎一大片;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……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。

   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,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。 1954年,张富清回了趟家乡,大家才知道,他还活着。

   共青团员、妇女主任孙玉兰,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。 不久后,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,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。 这一来,就是一辈子。

   20世纪60年代,为给国家减轻负担,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“下岗”。 他的理由很简单:“国家困难,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、公家的好处……要精简人员,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……”同挚爱的人在一起,多苦都是甜。 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。 大女儿患病,至今未婚,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;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;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、工作,从基层教师干起,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。 几个子女,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。

   如今,最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。

   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,张健用了一个词:“平凡。 ”从转业到离休,数十年如一日,张富清像一块砖头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。 乐观、朴实、真诚……在大家的印象中,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,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。

   (本文节选自《初心: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》)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